8、 面 镜 挤 压
原因: 下潜时没有做妥面镜压力平衡。
症状: 脸部疼痛,有被吸的感觉,颜脸肿起,眼白部分充血。严重时从耳鼻肺出血,眼球出血及突出。
处置: 只要由鼻呼气即可。
预防: 在下潜时注意面镜内外压力的平衡,面镜的配带不可过紧。
9. 肺 部 挤 压
原因: 一般发生在浮潜时,因下潜过深而发生。理论上水肺潜水时抑制呼吸或下潜时空气供给不足,而继续下潜也可能发生。浮潜时在深呼吸后,抑制呼吸下潜,下潜时水压压缩肺部使肺部缩小,肺内的气量被压缩到余气量时,即开始进入危险状态。如继续下潜,余气量则呈被挤压现象,挤压的压力大于肺的弹界限性时,即造成肺部破裂出血,补充负压力的空间。
症状: 下潜时胸部有被压的感觉,发生疼痛,浮上后呼吸困难,口吐带血丝的泡沬状唾液。
处置: 速将患者带到岸上。必要时须施以人工呼吸,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呼吸。
预防: 水肺潜水时以正常的呼吸,浮潜时不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外的深度。
10. 外 耳 挤 压
原因: 潜水时使用耳塞,空气被密闭于耳塞与耳膜之间。干式或湿式头罩的使用不当而封住耳壳,也会形成密闭的空间。下潜时密空间被压缩,而致耳膜外凸。耳膜外凸所产生的疼痛比内凹来的轻微,故忍痛而继续下的的可能性比较大。
症状: 耳部无法平衡,耳内上侧感觉疼痛和中耳的挤压相似的感觉。
处置: 接受耳鼻喉科医生治疗。
预防: 潜水时绝对不可使用耳塞,依潜水衣的型式不同,使它不发生挤压,如潜水前让水进入耳部,或在头罩的耳部开孔让水能流入耳部。
11. 晕 眩
原因: 耳膜破裂,耳膜在耳膜内外压力差超过110mmHg以上时可能导致破裂,冷水流入中耳内,或因中耳闭锁而使耳内的压力不平衡。
晕眩的情形持续至中耳的进水暖和后或压力平衡为止。
症状: 潜者感觉头晕、好似周围的一切围着你旋转,对周围的方向失去判断能力,有时会产生剧烈的呕吐。
处置: 发生症状时抓住任何可以固定的物体,等恢复后上升水面。接受专门医生诊断、治疗。
预防: 有疼痛感不可勉强下潜。情绪不稳定、感冒都应避免潜水。潜水时不可和同伴分离。
12. 空 气 栓 塞 症
原因: 上升时不当的呼吸,或喉头痉挛,在肺部的空气无法排出的状况下上升。肺内的空气因上升时减压而膨胀,膨胀的气量超过肺的总容量以上时,肺组织的过伸张,肺泡膜产生破裂。破裂产生在肺血管时,空气大量的进入肺泡血管,经肺循环进入左心而由动脉循环送到末稍循环,气泡通过循环系统最危险的情形,为气泡堵塞冠循环及脑部毛细血管,而呈现出种种急性脑障害。
症状: 肺壁的破坏,是经由空气进入血液所引起的病症。这是从肺部直接流入血液循环系统,流入血液的气泡阻塞血管时所发生的症状。一般在浮出水面后,数秒至15分钟内便发生症状,多无5分钟内发生。浮上3~5分钟后意识丧失的情形,百分之九十可断定为空气栓塞症。症状的产生依气泡最终的位置,也就是堵塞的位置而不同。在意识不明前,潜者衰弱、眼花、手足麻痹、无力、视力模糊、胸部拉痛、痉挛等,发生时口吐含血丝的泡沬唾液的情形较多。阻塞在冠循环时则产生"心律不整"。
处置: 以最快速度送入再压舱,做再压治疗,必要时施人工呼吸,不可让患者发生休克。运送患者时,让患者平躺给予氧气呼吸。以空中运送时要低空飞行,或有气密的加压装置。
预防: 水肺潜水时不可抑制呼吸,做一般正常呼吸及上升速度,身体状态不佳时避免潜水。
13. 气 胸
原因: 空气存在于肺部和胸壁的肋膜腔中间。其原因和气泡栓塞症相同,但引起的破裂并无产生在血管处,空气从肺泡的破裂处渗到肺和胸壁之间。
症状: 皮肤、嘴唇、指甲变青、胸部侧边疼痛、气喘。
处置: 气胸和空气栓塞症并发时,以空气栓塞症处理。无空气栓塞症并发危险时,不必实施再压,体内的空气必须请医生除去,接受医师治疗。
预防: 潜水时绝不可以抑制呼吸,患过肺疾者经医师检查通过后才可潜水。
14. 出 血
原因: 从口流出的血(非泡沬状)。痉挛时咬到舌头而引起。含有泡沬的出血表示肺部被破坏或空气栓塞症的可能。面镜里发现有血,表示鼻窦或欧氏管的挤压或平衡时勉强用力过度。耳部的流血因耳的压力失衡而引起耳膜破裂。
症状: 从耳、鼻、口流出鲜血或咳嗽、面镜内、口、耳流血、疼痛。
处置: 依症状接受专门医生诊疗。
预防: 体内空间无法平衡时,不可继续下潜,不做勉强或用力过度的平衡。
|